2018年2月正式获批为“2017年度示范型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由朱卫国教授担任主任、王晓梅教授和张素平教授担任副主任。通过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开展长期稳定的国际合作,开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抗肿瘤干细胞免疫治疗药物,构建我国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高端人才平台,充分发挥国际科技合作在利用国际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助于我国积极融入国际肿瘤干细胞疫苗研发的创新网络,推动我国医疗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并做出特色贡献。
2018年2月正式获批为“2017年度示范型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由朱卫国教授担任主任、王晓梅教授和张素平教授担任副主任。通过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开展长期稳定的国际合作,开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抗肿瘤干细胞免疫治疗药物,构建我国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高端人才平台,充分发挥国际科技合作在利用国际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助于我国积极融入国际肿瘤干细胞疫苗研发的创新网络,推动我国医疗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并做出特色贡献。
由深圳大学、广州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共同组建,由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主管。 实验室根据《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纲要》,以“支撑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为导向,定位于快速城市化压力下的湾区地理环境监测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研究,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国,实现湾区地理环境的监测,突破关键技术,补充和完善基础理论,旨在建设成为我国湾区地理环境监测的创新研究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服务于大湾区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 实验室拥有优越的实验环境和条件,包括MODIS卫星接收站、双波段激光雷达、高分辨率地物光谱仪、水岸一体化测绘设备、无人机飞行器、水下高光谱剖面仪等十多套大型专业设备,并有多种型号的服务
滨海城市韧性基础设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于2019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筹建,并于2022年6月正式通过验收。实验室以深圳大学未来地下城市研究院、智慧交通与安全运营研究院、深地科学与绿色能源研究院、深圳市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中澳BIM与智慧建造联合研究中心为基础,联合粤港澳大湾区内的相关研究团队组建。现有固定科研人员99人,其中教授33人、副教授18人, 97人具有博士学位,辅助及行政管理人员26人。
医学超声关键技术工程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由深圳大学牵头联合深圳迈瑞医疗电子有限公司、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2011年由国家发改委批准筹建,2015年通过验收。实验室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由陈思平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王威琪院士担任技术委员会主任。实验室围绕医学超声领域的发展趋势,着重研发一批医学超声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包括谐波成像、空间复合成像、造影成像、4D 成像及弹性成像等,攻...
医学超声关键技术工程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由深圳大学牵头联合深圳迈瑞医疗电子有限公司、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2011年由国家发改委批准筹建,2015年通过验收。实验室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由陈思平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王威琪院士担任技术委员会主任。实验室围绕医学超声领域的发展趋势,着重研发一批医学超声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包括谐波成像、空间复合成像、造影成像、4D 成像及弹性成像等,攻...